Thursday, January 17, 2019

身體並不會愈跑愈強!馬拉松想進步,你一定要做肌力訓練的七大理由
馬拉松不是屬於耐力運動嗎,為何要練肌力?重量訓練不是舉重、健美或球類選手在做的嗎?

一般人會認為馬拉松是長距離耐力運動,不太需要做肌力訓練,但其實肌力訓練是避免受傷與提升技術的關鍵,沒有好的肌力就像車體鬆散的跑車一樣,既跑不快又危險。然而,不管是美國運動醫學學會(簡稱ACSM)或是美國肌力與體能協會(簡稱NSCA),都已證實耐力運動員也需要進行肌力訓練,才能避免肌肉流失、預防關節和骨頭受傷,對於馬拉松菁英跑者來說,也需要「有效的」肌力訓練才能使成績更上一層樓。

身體並不會愈跑愈強

馬拉松長跑雖然強度很低,但訓練或比賽時間都拉得很長,是具有相當危險性的運動項目。當你的肌肉功能不足,還要強迫它重複收縮數萬次(若步距為一公尺的話,每跑一場全馬要花42,000 步),長期下來不受傷也難。

作為一位馬拉松跑者,相信你或多或少都聽過各種「跑量」的傳說,例如只要月跑量達到200公里,馬拉松的成績就能進入4小時內(破4),或是週跑量達到90公里,就能達成全馬破3等等,這些說法主要是認為只要每週或每月的跑量愈大,馬拉松的成績應該會越好,當中或許有其道理,一名初學者剛開始只要能夠持之以恆訓練,就算每天跑個幾公里還是會進步,在那個階段基本上練多少就會進步多少。但以里程數的觀念來達到成績進步,容易讓我們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實,就是我們的身體絕對不會因為跑量一直增加而變得更強,相反,如果我們沒有足夠強韌的身體,增加跑量只是在增加受傷的風險。
因此,我們認為正確的訓練觀念應該是:跑者必須先打造出足夠強韌的身體,才能夠接受正式的馬拉松訓練。一個肌力不足的運動員(特別是初學者)如果一開始就過分強調體能訓練,即進行大量的長跑訓練,體能會因此而快速進步,從剛開始也許只能勉強跑完3公里,但經過一段時間的體能訓練後,10公里已經變得不再困難,但這種情況就好像不斷替一台老舊的房車換上更強的賽車引擎,在慢慢開的時候也許還不會發生問題,但當試著要提高速度時,車子終究會抵受不住引擎所帶來的壓力,其他零組件將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換成我們的身體就等於得到各種運動傷害。

你可以看到儘管是經驗老到的選手,仍然會被肌腱炎、足底筋膜炎、或是各類關節疼痛等問題困擾,並不是因為他們跑得不夠多或是跑得不夠久,而是因為有氧引擎的能力已經遠高於自身的肌力水準,才會導致運動傷害的發生。因此,作為一位馬拉松跑者,請記住一句話:「我們需要有足夠強韌的身體才能夠練那麼久、跑那麼長。」否則你的全馬生涯將非常有限,所以,馬拉松選手為了擁有足以接受長距離挑戰的強韌身體,也紛紛拿起槓鈴與啞鈴。接下來我們從學理上來說明馬拉松跑者進行肌力訓練的理由何在。

馬拉松跑者也要進行肌力訓練的七大理由

理由一:預防訓練與比賽時的運動傷害

初馬跑者大多數會覺得最後5公里很痛苦,腳很重、膝蓋很痛。大部分都是由於肌力不足所造成的,此時很容易因為下肢肌力不足而改用關節與骨頭去承擔落地衝擊。效率較高的跑姿是前腳掌著地,因為前腳掌著地時可以動用更多的肌肉協助緩衝落地衝擊,避免骨頭與關節受到傷害,但它也會增加肌肉的負擔,所以肌力不足的人很容易先用腳跟著地。雖然腳跟先著地的跑法比較輕鬆,但對骨頭和關節所形成的衝擊較大,肌力不足的跑者,很容易養成這種著地習慣。只要把肌力鍛鍊起來,肌肉就能在健康的情況下幫你支撐與移動身體,也能避免運動傷害的發生。

理由二:避免肌肉流失
耐力運動員經過長年來的訓練,身體彷彿變成一個大熔爐,所有能產生能量的東西都可以拿來燒,除了最容易燒的醣類(肝醣和血糖)、以及大家最想燒個乾淨的脂肪之外,還有乳酸和蛋白質,也包括肌肉。運動員變強的過程就像是在「整修」房子,不同類型的訓練整修出的房子也不同,訓練是整修中「拆」的步驟,休息與恢復則是重建變強的關鍵。

一定要先拆,才能重建出更強的身體,但不能亂拆。所以訓練強度與訓練量的控制很重要,如果籃球選手常常跑10公里以上的長跑,爆發力型的肌肉就會被拆掉拿來當作耐力型肌肉的能量來源。這是因為常做耐力型訓練,身體會認為爆發力型的肌肉不重要,在進行長時間耐力訓練時就拆掉它,恢復時也長不出來,因為沒有藉由爆發力與最大肌力的訓練去刺激它生長。

馬拉松跑者的身材會愈來愈纖細也是同一個道理,除了脂肪被燒個乾淨之外,爆發型的肥大肌肉也被拆來當能量,長時間下來身材自然變得纖瘦。對菁英馬拉松選手來說,在大量的訓練下,身體不只會拆掉爆發力型肌肉,連耐力型肌肉都拆,就像耐受不住寒冷的冬日,不得不把支撐房子的棟樑都拆下來當材燒一樣。所以如果不輔以適度的肌力訓練,刺激肌肉生長回來,任由肌肉量不斷減少,受傷的風險就會提高。

理由三:提高肌耐力(endurance)──肌肉重複使用的能力

每一塊肌肉具有三種不同能力,哪一種能力較高,全看你給的訓練刺激是什麼。這三種能力分別是:肌耐力、最大肌力與爆發力。其中,肌耐力是馬拉松跑者最需要的能力。你可以想像肌肉像是一束束的橡皮筋,富有彈性因此能重複收縮,韌性愈好的橡皮筋能用愈大力量拉得愈長,而且還能重複很多次都不會受損或斷裂。所謂的肌耐力,就是肌肉在相同的力量下的反覆收縮能力,例如在操場以1公里5分鐘的速度前進,先不考慮心肺與能量代謝系統,你的肌肉能維持多久呢?可能30分鐘,也可能1小時,像日本超馬名將關家良一就可以維持同樣的速度連續12小時以上。如果超出肌肉的負荷太久,就會開始緊繃、僵硬、抽筋或嚴重時甚至會拉傷。
肌耐力其實就是肌肉承受一定負重、持續運動的能力,通常以低負荷反覆多次運動來訓練,每一組休息時間為30秒,做3~5組。休息這麼短的時間是為了讓身體的乳酸還沒代謝完全時,身體在微酸的情況下還能持續運動的能力。操作次數為12~15RM(意即在某個重量下只能做12~15 次)。但在進入最後一個週期的時候,會用更輕的負荷做3~5分鐘(將最大肌力轉換為專項肌耐力)。

用1RM 的百分比來當作肌力的訓練強度

「1RM」(one-repetition maximum)是指某個動作只能完成一次的最大重量,進行第二次就會失敗,所以5RM即代表這個重量只能舉起5下,第6下就會舉不起來;你可以直接透過檢測取得1RM(某個動作只能做一下的重量),或是透過公式推測,一般會建議非舉重選手或是自由負重的初學者以公式推測的方式來得出1RM值。

目前「耐力網」得知這個需求,在肌力檢測頁面中只要輸入該動作的公斤數、重複次數以及你的體重就能檢測出你的1RM值,並同時計算出不同目的訓練該做多少重量以及使用者的能力等級。受測者並不需要真正舉起最大重量,就能得知1RM 值是多少,降低受傷的風險。

例如:負重80公斤,你最多只能深蹲6下,因此你的6RM就是80公斤,依下面的表格我們可以知道80公斤是1RM的85%,就能推算出你深蹲的1RM約為94公斤(80÷85%)
理由四:提高最大肌力

既然最大肌力是衡量肌肉的最大力量,那麼它對馬拉松這種耐力運動而言應該沒有直接影響吧?直觀來看是如此,因為跑步時腳掌落地支撐與拉起所需的力量都非常小,都是肌肉能夠重複收縮幾百、幾千下的低負荷運動模式,但馬拉松跑者還是需要鍛鍊最大肌力,為什麼呢?

因為最大肌力是肌肉三種能力的源頭,最大肌力提升後,肌耐力與爆發力也會跟著提升。當你進入最大肌力訓練期的時候,每個星期至少訓練兩次,至多三次,每次至少間隔48小時,每個動作的強度是1~6RM,做3~5組,每組之間休息時間2~5分鐘。訓練最大肌力時需要想像很快地把重量舉起來,不過實際上速度還是很慢,因為重量太重,但這樣足以刺激徵召更多肌纖維。

肌肉愈大,力量愈大嗎?

在長期觀察馬拉松跑者訓練與比賽的過程中,發現他們的肌肉都不壯碩,但他們的力量卻比練出大肌肉的人大很多。這個現象引起我的興趣?為什麼這些菁英選手身材瘦小又沒有肌肉曲線,但他們身體所輸出的功率卻能如此巨大呢?原來是因為他們每條神經能控制的肌纖維比較多,也就是他們能同時徵召比較多的肌肉。肌肉徵召能力較強的選手,就能在游泳、騎車、跑步等等耐力型運動中發揮更大的力量。
所以跑者們舉重的目的不在練得更壯,太大的肌肉反而有礙長跑的表現。在進行最大肌力訓練時,並不會把重點放在提高肌肉量,而是在提高神經徵召肌肉的能力。若只做跑步訓練而不進行負重式的肌力訓練,肌纖維的徵召能力就會安於現狀無法提升。這也是跑者需要進行肌力訓練的原因。

理由五:加強肌肉快速且有力收縮的能力──爆發力

爆發力(Power)是單位時間內的「輸出功率」,說白了說就是「能量輸出的速度」。同樣是1 公斤的重量,向上舉起的時間愈短,爆發力愈強,就像是籃球選手能很快地跳起來蓋對手火鍋,跳得快的人也更容易搶到籃板。爆發力好的馬拉松選手腳掌觸地的時間也能縮短,步頻和腳掌離地的高度也可以因而提升。

爆發力的訓練強度是最大肌力的30%~50%,動作完成的時間愈快愈好,重量4~8RM,休息時間2~4分鐘,一般需要4~6週的養成才會進步。基本上爆發力是全週期都可以做,只是頻率多少的問題,剛開始每週練一次,到後期才會增加到每週兩次。

理由六:強化跑者所需的核心
核心肌群存在的主要目的是維持身體直立與保護內臟,對跑者來說,若能擁有強健的核心肌群,則可提高身體的穩定性,使身體維持在
框框內(防止身體擺動幅度過大)。這是由於身體要先有活動度(Mobility),才會有平衡感與穩定性(Stability),之後才針對移動
能力(Movement)來訓練。所以我們在訓練核心時應以負責穩定的深層肌群為主,先提高身體的穩定性(活動度需要靠伸展、按摩與物理治療師的協助),身體才不會在加速與提高步頻時到處亂晃,損失過多能量;而且穩定性是移動能力的基礎,練好核心後移動能力才能有所提升。

核心的訓練方式很多,但跑步時不會像做仰臥起坐那樣有屈體前彎的動作,不需要太強大的腹直肌(八塊肌太強大反而有害),也不需要像投手需要強大的腹內/外斜肌才能投出強勁的球速,所以本書所整理的動作是以跑者最需要的兩種核心能力為主:抗伸展與抗旋轉,動作的細節與訓練方式,在下面會詳細說明。

理由七:身體是一個完整的動力鍊,不能分開練

什麼是身體的動力鍊?請想像從天花板垂下一條鍊條,你握著最下端的一環,甩動一下,你會發現鍊條的其他部分也會跟著振動。人的身體也是一樣,上半身與下半身的動作會互相影響,也會互相合作,而我們要的是讓影響降到最低,使各肌群間合作的效力達到最高。動力鍊的概念是從某位物理治療師的談話中獲得的。許多人的身體,由於動力鍊的中間卡住了,所以無法發揮出應有的力道,也會使卡住的那個點累積過多的負荷。鍊條的強度,取決於最弱的那一環,卡住的那點通常就是最弱、活動度最差的點。

跑步看起來像是用下肢在移動身體,但其實臀部才是力量的關鍵點,學會啟動臀部才能減少落地時小腿與膝關節的負荷。當動力鍊中的臀部被打通後,上下半身的力量才串得起來,才不會腳跑腳的,手擺手的。這也是為什麼跑者也要練上半身的緣故,如果肩膀與手臂的肌力不足,就像是鍊條的上端生鏽了,那就算下端的每一個環扣都沒問題,它的擺動幅度還是會被鏽蝕的上端所限制。也就是說,當你的上半身沒力時,雙腿的活動度也會跟著下降。
另外,打通動力鍊與提升跑步技術兩者也具有相輔相成的效果,它們都能使你朝向優美流暢的跑姿邁進。國外菁英跑者大多能做到這一點,因此他們的身體外型看起來很勻稱,也沒有顯著的大塊肌肉,卻能輸出很高的功率,主要就是因為他們能徵召更多肌群來完成同一動作,像是跑步的支撐、提腳與跨步,都需要全身的肌肉與筋膜一起配合。動力鍊的流暢度跟核心穩定度息息相關,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一再強調抗伸展與抗旋轉的原因。 — feeling important.

Thursday, July 12, 2018

跑者心理素質培養!





跑者心理素質培養!

說多了跑步訓練,來說一個大家很少說到的心理素質培養,我想這應該也很重要吧,很多人都知道健康的人是指心理與身體都健康,那麼跑步也一樣吧,不是只有身體在跑,心理層次也跟著你在跑,只是你平常可能沒有注意而已;也就是說跑步要訓練,跑者的心理也要訓練,與其說訓練太沉重了,就改說培養吧..

什麼是跑者心理呢? 或是心靈層次呢? 這也不是專業名詞,不用長篇大論,舉幾個例子:
1. 比賽時很High,30公里後遇到撞牆期了,跑不下去,想放棄的感覺?
2. 我明明知道不能超速,但總是不知不覺加快速度,一直到跑爆了為止。
3. 當沒有夥伴時,我是不會出來練跑的,即使練了,也會提前收工。
4. LSD我總是無法堅持到最後的里程。
5. 跑步很喘很苦,為何我要跑? 為何我要折磨自己?
6. 為何我總是忽快忽慢,很難控制自己的節奏?
7. 每次比賽,我總是大起大落,狀況無法掌握..
8. 我很想跑,但很怕受傷,或是我受傷過,我怕再受傷。

還很多心理層次的話題,就不按上面的給出答案,畢竟每個人都有很大的差異,例如先天體能、個性、訓練方式都差異很大,只針對心理層次這個話題,提出一些思考重點,讓大家去思考自己的特性與問題,期望從中可以找到對你的幫助。

1. 生理是有限能力,心理是無限可能: 大家都知道,人的體能是有限制的,無論你怎麼訓練,總是隨著時間與距離的增加,體力就大量在流失當中;但唯有一種你不知道的力量,就是心理力量,當你在最後的幾公里或是關鍵的名次戰時,你可能就會發揮你所不知道的潛力,這種力量是無限的,但也難以控制。這也說明頂尖選手大家實力相當時,最後的決勝點就是在心理層次了。如何控制? 別問我, 我不知道..
2. 比賽是從訓練開始: 很多人很喜歡比賽,但不喜歡練跑,如果沒有目標或不管成果,當然是 OK,只是跑得較為辛苦一點。比賽與練習為何不一樣的心態差異程度,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心理指標,差異越大,穩定性就越小,平時訓練時也會覺得很比較痛苦;差異越小,不管在比賽或練跑穩定性會變高而且練習的熱情也會比較大些。重點來了,如何做到練跑與比賽心態接近呢? 就是要"勤勞",要"勤勞"先要熱血起來,那就是要有目標,不管是比賽目標還是月里程目標都會讓你提起跑勁。一年當中可以拿2~3場比賽或幾個月做為目標,時間久了,就會習慣了。
3. 年齡與人生的歷練影響你的心理: 很多年輕的選手起跑就是衝,除了體力充沛外,主要是喜歡一馬當先的感覺。半馬或許可以這樣跑,全馬就很難這樣跑,超馬更不用說了,所以需要穩定的心理,穩健的思考,不受別人的影響,不管別人快與慢,按照自己的節奏,觀念上其實大家都知道,但就是很多人做不到,也許,下次你找一場用自己的配速與計畫跑跑看,總是會有不一樣的體會。別忘了,超馬名言: 輸在起點,贏在終點,就是心理層次致勝的一大實證。
4. 為何而跑轉化成非跑不可: 剛開始或許是朋友邀約,當作戶外活動好玩,當作人生的目標挑戰一下,當作你減肥與追求健康來跑跑看,但會讓你持續跑下去的,可能都不是這些理由,最後只剩下一件事,就是你喜歡"跑步",非跑不可,不跑很難受。有比賽有目標最好,如果沒有,你也很愛跑步,這就是跑步的最高心靈殿堂,也可說你已經上癮了,戒都戒不掉。
5. 跑的樂趣自覺: 跑步的樂趣太多了,就不贅言重複,制訂一個目標來完成(這是成就感的心靈層次),勤做紀錄或每天寫跑者日記給自己或同好,比賽的氛圍與團練遊山玩水到處跑,都是跑步的心靈享受。
6. 以跑會友: 即使你孤獨一人,出門跑步時,別忘了陌生的跑友打個招呼,一個早安,一個手勢,都會讓你心情愉快。跑步到最後就是會遇到很多好友,彼此分享受傷與跑步經驗,從中成長,現代科技發達,Facebook好友連線可以跨越時空的距離,無遠弗屆,有好友一起參與你跑步的酸甜苦辣,想必你一定更熱衷於跑步生活。
7. 撞牆期的迷思: 很多人遇過撞牆期,生理與心理都發生的極度的變化,首先要克服的是心理問題,才能讓生理狀況活了過來。放慢速度是個重要的措施,再來,必須先建立自己的信心,平常練的夠,所以一定沒有問題,一定可以跑下去,別讓負面思想進來,如:算了吧,跑這麼辛苦幹嘛? 用走的也沒關係,反正關門前到達就好;很累,就放棄吧等等。放慢的速度沒有改善,可以用快走2~3分鐘,休息一下,重新啟動,如果還是很累,可以改用跑走策略,每跑1KM或2KM可以走2分鐘,除了受傷放棄之外,不要因為累而放棄用跑的。往往幾次下來之後,撞牆期一般都可以恢復回來,甚至沒有撞牆期的發生,所以撞牆期必須先心理再生理才能度過的。
8. 喘的感覺也是心理層次: 每個人對於喘的感覺有差異,舉一個跑10K的跑到7~8KM時,如果你有盡力跑,知道這是甚麼感覺吧? 就是上氣不接下氣,好喘,好想快結束比賽。筆者要說的不是這種階段,是在跑10K時4~5K的感覺,一般這種喘的程度是呼吸可以調過來,但很難受,因為是10K的比賽,所以可以忍受;但是如果是半馬或是全馬,可能就不能用這種速度,太喘了也跑不了這麼遠。我所要描述的重點是,這種喘度,平常要透過高速配速跑(比馬拉松配速還要快5~10秒/公里)及LFD(高速長距離練跑)來模擬比賽的配速,與比賽強度一樣30KM,這樣平常就很熟習這種喘度,也就是說,喘的感受是可以透過練習的,到了比賽時你就會很有信心,而且駕輕就熟。
9. 狀況不好的心理調整: 比賽時,並無法讓身體都保持在狀況完美之下,每次都會有不一樣的狀況,當然,身體不舒服是不能勉強自己,必要時還是必須放棄,這也是保護自己必須建立的健康心理。如果只是狀況不佳,跑速與耐力都不如以往,這時候就會開始怪東怪西,建議專心回到配速跑,1公里1公里的跑,讓每公里接近自己的目標,如果還是調整不回來,可以利用一個方法,就是利用 2公里將速度故意拉起來(比你的配速快5秒),當然你會更覺得更喘,但人都是相對的,等到這2KM過了之後,將速度降為原來的配速,你會發現不會這麼難受了,速度可以保持下去,這就是利用人的相對感受來欺騙身體的一個例子。
10. 受傷陰影的排除: 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受傷過,所以應該很怕受傷,所以,跑步的人不管練跑或比賽都應該要專心,踏穩每一步,尤其在路況不好的情況下。至於傷痛的心理,個人建議是害怕還不如實地驗證,自己才是最好的醫生,除了醫生建議外,透過自我的調整與診斷才是重點。一般常見的小痛大都是訓練不足或是姿勢不良造成的,姿勢很難改,但訓練就OK吧。 傷痛期間不一定要休跑,少量循序漸進可能比休跑好處更多,原則很簡單,"一天比一天不痛"就可以讓你持續練習,反之,真的是需要減量或休息,情況嚴重必須立即就醫,毫不遲疑。
11. 跑步如人生: 一場賽事,尤其是超馬賽,就好像人生一樣,有期待、有不順、有痛苦、有掙扎,最後有完成的喜悅。人生也不是如此嗎? 體力耗盡的生理已經是痛苦,總不能讓心理也跟著痛苦,這樣是雙倍的痛苦,所以必須轉化一下,讓心理放空或是想想讓你快樂的事,個人是放空與專心配速,跑就對了,這來的容易一些; 想想人生所經歷的挫折與艱難,真的比跑步體力耗盡來的痛苦多了,經歷過幾次,真的就覺得沒有甚麼,甚至不覺得是痛苦。最重要的是,你會體會出來,當你人生面對挫折與艱難時,你是用甚麼態度來面對,是逃避是放棄,還是勇敢挑戰呢?
12. 信仰層次: 個人信仰耶穌基督,祂是隨時與我同在的神,隨時與我對話的神,面對這些挑戰與艱難,有些是信仰的力量,因為祂除了同在外,更是賜力量的神;面對人生更是如此,有了能力比我大上萬倍的神,面對苦難與挫折,只要選擇依靠與交託,這樣心靈上就會充滿喜樂。當然跑步沒有這麼嚴肅,所以沒有跑步之神可以拜,個人只是可以透過萬物的神耶穌基督得到祂的能力與恩典,陪我度過每一公里。

跑步的心理層次很多樣,也很抽象,更難去說明,透過本文提了一些方向,也許對你有幫助,分享給大家參考之~~ — feeling 愛上馬拉松!



Tuesday, May 8, 2018

研究發現:愛跑步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成功!

跑步,是一項考驗耐力,堅持的運動。

跑步,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因為跑步的時刻,也反思自己的時刻,也讓每個跑者感受到生命的熱度。

從功夫巨星李小龍到世界級作家村上春樹,從國際政要到當紅演員,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優秀的人喜歡上了跑步。



我們不能說每一個愛跑步的人都比其他人更加優秀。

但是與其他運動相比,那些站在某個領域尖端的優秀人纔則更加喜歡跑步。

這是為什麼呢?

熱愛跑步的人的日常是怎麼樣的?

我們身邊有這樣一類人。

在他們的每日計劃里,總有跑步這一項,或早晨或晚上。

任意一條看似平坦的街道都有可能成為他們征服的對象。

當你在睡覺的時候,他們在跑步。當你在刷劇的時候,他們在跑步。當你周末宅在家的時候,他們在跑步。


他們知道自己冬天可以睡個懶覺,但依舊照常起床晨跑;也知道跑步會犧牲很多社交時間,但依然每日堅持。

他們只要天氣還不錯,都會控制不住自己跑步的衝動,會讓自己身體處於亢奮階段。

他們有自己的跑步目標、跑步計劃,經常一起報名參加比賽,建立跑友群,把自己隨時隨地獲取的跑步資訊分享給大家。

一日三餐飲食習慣離不開跑步的合理搭配與營養調節,彷彿上了癮,戒不掉。

他們可以不吃飯,但不能不跑步;可以不購物,但不能不跑步。

他們不介意旁人把他們看成怪咖,更不介意冷冷的寒冬身上只穿著一件汗衫或是短袖。

在他們眼裡,除非生病或是受傷,否則人生不息,腳步不止。

熱愛跑步的人都有哪些優秀品質?


本傑明·富蘭克林說,我未曾見過一個早起、勤奮、謹慎、誠實的人抱怨命運不好;良好的品格,優良的習慣,堅強的意志,是不會被假設所謂的命運擊敗的。

據咚小姐觀察,熱愛跑步的人往往具備了多種優秀品質:

1.內心強大,抗壓能力強

村上春說曾說:「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這是長跑者的思維方式。」

特別是冬天天寒地凍,一般人真不想出去跑。但是愛跑步則會想:天氣太冷,更能鍛煉我的意志!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你沒跑過寒冷的冬季,如何跨越人生的低谷?

迎難而上,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出去跑,那麼你很難被困難打敗。

2.甘於忍受寂寞


很多時候,大家都想一步登天,不費吹灰之力就考上名牌大學、獲得收入頗高的工作。

但說實話,所有的美滿和幸福、尊榮與地位都是修鍊出來的。

而愛跑步的人都是從剛開始跑幾公里就累得要死的跑渣,一步步修鍊成了現在的大咖。

一步一個腳印的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3.執行力強、不拖延拖延症

拖延症是現代人的通病,不管什麼事情,總說要不明天吧。

但愛跑步的人絕對不會這樣,他們會按計劃完成自己的跑步訓練,只要有跑步活動,第一時間參加,執行力超級強。

4.積極向上

跑步是和自己的對抗,和自己的懶惰對抗。


長跑不僅是對體力的考驗,更多的是毅力的考驗。能堅持長期跑下來的人,精神狀態非常好!非常有活力!

而經常跑馬拉松的人,你看一看他們跑步時候的眼神,非常沉穩、堅毅,直射前方,那種魅力讓你會不自覺想跟著他跑起來。

5.腳踏實地,不浮躁

社會節奏這麼快,人也變得浮躁起來。虎頭蛇尾的人太多了,所以能堅持到底的肯定不是一般人。

而愛跑步的人從來不會輕言放棄,報名了就好好練,上賽道了就好好跑,跑完了就好好恢復,做事情有始有終。

咚小姐堅信,跑步帶來的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健康,更重要的是意志的磨鍊。

不論每個人跑步的初衷如何,終將在一次一次奔跑中收穫閃閃發光的自己。

如果要說跑步的意義,咚小姐的答案是更好的自己。


熱愛跑步的人為什麼這麼優秀?

六點起床很困難,晨跑很困難,靜下心很困難……但是總有那麼一些人,五點可以起床,一天跑個半馬。

大多數跑者都在奔跑中能回歸本心、自我反思。

畢竟,42.195公里的距離,能思考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

每個人都需要時間去反思自己,而在平常生活中,這樣的機會少之又少。

只有一個人在跑步時,才聽得到自己的聲音。

它會告訴你,這世界比想像中更加寬闊。你的人生不會沒有出口,你會發現自己有一雙翅膀,不必經過任何人同意就能飛。

跑步應該是你的選擇,選擇它,你會成為強者、智者、勇者,讓你體會到平凡運動中蘊含的無窮力量!


跑步的人不是為了長壽才跑步的,是為了讓生活更充實。

要麼讀書,要麼健身;一邊養內,一邊塑外;內養了自己,外養眼了別人;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你羨慕別人身材好,卻放不下手中的高熱量食物;

你抱怨總沒有機會垂青,卻忘了自己的拖延、散漫;

你嚮往別人看過的風景,卻抱著手機在家宅過一個又一個周末。

身材不好就去鍛煉,沒錢就努力去賺。

別把、窘境遷怒於別人,唯一可以抱怨的,只是不夠努力的自己。

要想優秀,那就從跑步開始吧!

網路文分享!

Thursday, April 12, 2018

為什麼別人愛跑步,你就不愛呢?真正的跑者一語道破天機!

如果你問一個人熱愛跑步嗎?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經常跑步的人肯定會說他們愛跑步,也不怎麼參加體育鍛煉,動都懶得動的人來說,跑步是一種痛苦!

為什麼別人愛跑步,你就不愛呢?人和人的差距真的有那麼大嗎?其實這一切都取決於我們自己,其實有許多人都沒有看見跑步的好處,他們就倒下了!

你只有親身的經歷持續的堅持,你才能逐漸的感覺到跑步對你人生的改變!你兩個月可能沒什麼明顯的變化,但是一兩年以後你就會發現走上跑步的道路是你一生中的幸運!

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講一講為什麼有的人愛跑步,有的人不愛跑步呢?又是什麼原因讓一些人把寶貴的時間花在跑步上呢?

愛與不愛的原因!


其實跑步對於跑步新手來說是一件非常痛苦,非常難熬的事情!作為一個親身經歷者,我也能夠很深切的體會到跑步前期的痛苦!

但是隨著跑步時間的增長,我們就會越跑越自信,自己的體能在逐漸的增加自己的速度在逐漸的增加,我們能越跑越遠,越跑越快!這時候你就會逐漸的愛上跑步!

但是有許多人就沒有挺過前期的痛苦,要知道不經過一番痛苦的洗禮,我們怎能不能得見彩虹,所以我們一定要足夠的堅持!

跑步又有什麼好處值得讓我們越跑越愛呢?


1. 告別懶惰

一個懶惰的人,他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是人天性就是懶惰的,我們需要不斷的克服懶惰,追求勤奮,而跑步就可以很好的幫助我們做到這一點!

只要我們養成跑步的習慣,你就能夠告別自己的懶惰,並且擁有強大的執行力!這對一個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因為做到了這一點,你就會更容易受成功的青睞!

2. 清醒的頭腦


一個人的思維是非常重要的,敏捷清晰的思維,能夠很好的幫助我們安排好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學習,我們能夠分清輕重緩急,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在跑步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很好的放空自己的頭腦,拋卻心中的雜念,讓我們的思維更加的清晰,這是其他運動所做不到的!

3. 強壯的體魄


哪個人不想擁有健美的身材?不管是對於男性還是女性,擁有一副健美的身材都是我們的夢想,而跑步就可以很好的幫助我們塑造體型,讓我們的身體線條更加的優美!

同時適當的跑步可以增強我們的肌肉,讓我們整個人看上去更加的飽滿,更加的有力量,這對男生女生都是一種吸引力,也可以很好地贏得別人的青睞!

Friday, February 23, 2018

勵志人生:沒有夢想,何必遠方

成績的獲得不是結局,而恰恰意味著下一段努力的開始。只有那些始終渴望向著更高層次攀登,並且願意腳踏實地為之付出的人,才能夠最大限度釋放自身的潛力。這段一往無前的歷程,就是有滋有味的人生。

很多時候,我們都覺得天不遂人願,不能心想事成。這個時候你不如問問自己:你有能力改變命運嗎?如果沒有,那就想辦法改變自己吧。改變自己的懶惰,改掉自己的壞習慣,慢慢地你就會發現,你的改變讓生活都變得順利多了。

真正的樂觀不是盲目相信一切都會順風順水,而是一種能夠允許失敗的心態。了解自身的局限,正視失敗的可能,但仍然選擇堅持和踐行自己的夢想。帶著積極向上的狀態,不停嘗試,不言放棄,生活終會給我們想要的答案!

我們常常幻想著渺茫的詩和遠方,卻忘了在現實的生活中懷有一顆充滿希望的心。找到自己現實的位置,解放出一個自由的心靈,在平凡的生活里找到樂趣的真味,詩和遠方其實就在眼前。


山高路遠,是畏難的懶惰者到達不了的終點。真正胸懷遠方的人,不會抱怨、膽怯,而是堅定地走好腳下的每一步。只要一直走下去,驀然回首,你會發現,堅持走到的每一處,都是曾經想要放棄時以為到達不了的地方。

水再渾濁,只要經歷長久的沉澱,依然會分外清澄;人再愚鈍,只要施予足夠的努力,一樣能改寫命運走向。不要抱怨出身不好,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不要憤懣起點太低,那只是我們站立的原點。人生是一場漫長對抗,有些人笑在開始,有些人卻贏在最終。命運不會偏愛誰,就看你能夠追逐多久,堅持多久。


從來沒有來不及的年齡,只有不夠用的時間和資本;從來沒有抓不住的機會,只有不滿格的實力和勇氣。

放下你的浮躁,靜下心來閱讀;放下你的擔憂,勇敢走自己的路;放下你的貪婪,有失必有得;放下你的自卑,相信你自己;放下你的虛榮,別自以為是;放下你容易被誘惑的眼睛,聽從自己的內心;放下你的自私,學會懂得感恩;放下你的懶惰,該好好努力了

做一件事情,只有最初五分鐘熱情的,叫失敗者;最後五分鐘仍有熱情的,叫成功者。

跑步不僅僅是跑出去,而是找那份堅持

跑步的真諦是越跑越痛快,跑下去,讓軟弱離開身體。

做一個幸福的人,讀書、跑步、努力工作,關心身體和保持好心情,成為最好的自己。

最好的跑步,就是你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發現一種久違的感動。獨自跑步,不受羈絆,沒有約束。有一天,穿上跑鞋,帶上自己,有多遠,跑多遠。

讀書,去別人的靈魂里偷窺。旅行,去陌生的環境裡去感悟。電影,去螢屏里感受別人的生活歷程。冥想,去自己內心的秘境裡探尋。跑步,去享受別人到不了的世界。

跑步,不僅僅是跑出去,而是把自己找回來。

我不敢說跑步可以起死回生,但我敢說它可以修飾人性的毛邊,把你心靈的褶皺熨的平平貼貼。不是因為我愛跑步,我就宣揚跑步的光芒,只是因為我曾經那麼的煩惱、多愁,卻又患得患失,當歷經跑步的百轉千回,我的靈魂漸漸回歸。

沒有人陪你走一輩子,所以你要適應孤獨;沒有人會幫你一輩子,所以你要一直奮鬥。

不是人人都有跑步的天分,但是跑步這事情,堅持一段時間,就很容易上癮。你先是愛上大汗淋漓後的輕鬆,接著會愛上自己漸漸緊緻的身體,然後愛上自己變得純凈的髮膚,跑步帶來身體的變化微妙而強烈。這種變化,真的會抵消精神上濃烈的疲憊。

跑步這種無聊、孤獨的運動,誰逼你都沒戲,就得是心中那把火點燃了,自己心甘情願了,才會堅持下去。

你已經堅持跑了這麼遠,就不要輕易放棄。要跑得久遠,需要付出極大忍耐,一不抱怨,二不解釋。忘掉所有那些「不可能」的藉口,去堅持那一個「可能」的理由。讓最猛烈的孤獨陪伴你的跑步之旅! — feeling 跑步不僅僅是跑出去,而是找那份堅持

Thursday, March 23, 2017

为什么要跑sub4 ?

首先,先了解 SUB 4(跑進 4 小時)速度數字代表的意義,42 公里要跑 4 小時(應該說要破 4 小時),每公里的平均速度為 5'42"/公里,這個速度很多人都應該做得到,只剩你可否從頭到尾都可以跑這個速度。因此,筆者先將 SUB 4目標條件說明一下,根據知名運動專家 Pete Riegel 推估,要跑出 4 小時成績,可能必須:

5K 比賽要跑 25 分 (5'00"/公里)
10K比賽要跑 52 分 (5'12"/公里)
21K 比賽要跑 1 小時 55 分(5'28"/公里)

以上並不是必要條件,也不一定達到就一定可跑 SUB4 的成績,但也沒有差很多,如個人看法是 5K 應該一定必須在 26 分之內,10K 則必須在 54 分內,21K 則 1 小時 58 分內,再配合其他條件。



再來,就是甚麼條件的跑者可以來練 SUB4 呢?簡單定義一下,就是全馬平均成績 4.5 小時上下的人就應該適合,照上面的條件,筆者用最低的標準(全馬4小時40分上下):

5K 比賽可以跑 29 分 (5'48"/公里)
10K 比賽可以跑 60 分 (6'00"/公里)
21K 比賽可以跑 2 小時 13 分 (6'20"/公里)
42K 比賽可以跑 4 小時 40 分上下(6'40"/公里)

以上,假設是你現在全馬及其他比賽的成績,那就應該有機會成為 SUB4 俱樂部一員。


最重要的課題來了,如何進步到上面 SUB4 目標呢?首先,分為兩種,第一種為前半段(前半馬)與後半段速度很接近(兩者在 20 分鐘內)的跑者;第二種則超過 20 分鐘以上或更久者,兩種跑者的狀況不同,所以課程當然不同。前者需要提升速度,後者須提升耐力。



 提升速度

這種較難達到 SUB4 ,因為體力分配與配速都已經處理得很好了,必須提升速度很多,當然較難。訓練的過程中可以持續比賽,來了解進度與改善方向,大多數又會變成第二種跑者(即前快後慢), 如果這樣就恭喜你,可改用第二種方式來訓練自己。


1、一周練 4 次,周一輕鬆跑 10 公里,周二配速跑 14 公里,周四間歇跑 8~10 公里,周六 LSD 20~30 公里(周量 60 公里,月量 250 公里)
 

2、輕鬆跑即純粹讓身體動一下,體會單純只為跑而跑的感覺,沒有訓練目的,沒有壓力。


3、配速跑是這次提升戰力的最大重點,要從你平常的 6'20"/公里提升到 5'28",這有點難,一定要循序漸進,否則容易患得患失或換來運動傷害就划不來了。配速跑的原則是前 2 公里熱身,第 1 公里以輕鬆跑啟動,第 2 公里逐漸加速到你要的速度,3 公里~13 公里則用同樣的速度前進,最後 1 公里緩和用輕鬆跑來結束。分三個階段:
    

(1)因為你 10 公里可以跑 60 分,所以先以 6'00"/公里速度跑配速跑( 3~13 公里),會很喘,但因為搭配間歇跑,每周都練,應該會越來越不喘。(這個階段為 2 個月左右)
    

(2)再來增加一點點步幅,就是腳步大一點點,最好的方法是重心前傾一點點,自然會將腳步帶開,間歇跑時的腳步是跨到最大,當然不能用間歇跑方式來跑,就是平常配速跑的腳步再大一點,讓配速跑可以進入 5'45"/公里配速。(這個階段為 2 個月)
    

(3)最後,就是步頻跑法,將你的步頻從 175 變成 185 ,或是從 180 變成 190 ,這可能是最難的,記得改變步頻,每個月只能增加 5 個步頻來體會,可以用 MP3 或有的 GPS 手錶會發出步頻響聲也可以,來輔助你控制步頻,增加 10 步(每分鐘)的結果,可以讓你 5'45"/公里配速變成 5'30"/公里配速(10 個步頻大約快了 15 秒左右)。(這個階段為 2~3 個月) 



4、如果上面的方法還是無法達到目標,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減重 2~3 公斤,理論上跑量增加之後,體重自然會掉下來,一般來說減重 2~3 公斤可以讓每公里快上 5 秒的配速。 



5、間歇跑非常容易受傷,訓練時絕對不能勉強自己。間歇跑很多種,基本上有 400/800/1200/1600 公尺等等(大都在操場上進行),對全馬跑者,筆者建議使用 800(操場)或 1 公里(河濱)來進行,跑的方式,就是用你可以接受且最快的速度跑完 800 公尺或 1 公里,每次記錄下來時間,然後用同樣的時間休息恢復(用小跑或走的都可以),再啟動重來,這樣重複跑 6~10 趟(剛開始可以從 4 趟開始練),注意最好每趟速度要差不多,不能每況愈下,越跑越慢是不對的,這個訓練法會讓配速跑可以慢慢增快速度。 另外間歇跑只能慢慢進步, 最後目標為 800 公尺要跑出 3'50" 到 4'00" 間(符合亞索 800的理論,1 公里則須 4'55" 到 5'05" 間。如果間歇跑目標達成,可不必再練間歇跑改成配速跑 14 公里即可。

LSD 可以一周 21 公里,另一周為 30 公里,一周 21 公里那周採用 LFD 的跑法(Long-Fast-Distance)就是用你當周配速跑速度,每公里慢 5 秒來跑,如你當周 3~13 公里的配速為 5'40"/公里,LFD 就用 5'45"/公里來跑 3~20 公里,這樣可以提升速耐力,另一周的 LSD 就沒關係,距離跑夠就好,使用輕鬆跑的速度即可。



6、練習過程中,一個月進行一次驗收,就是利用一次配速跑來測試 10 公里速度,方法是跑 1 公里熱身後,開始進行 10 公里計時跑,最後 1 公里緩和,看看 10 公里是否有進步,10 公里最後要跑進 52 分。
  

7、一個月找一場比賽或一個假日來測試 LFD ,比賽或 LFD 30 公里的速度,就是用平常配速跑的速度慢 5 秒來跑,將距離從 3 公里拉到 29K ,這時就可以不必等速去跑,改用馬拉松配速方式,如 3~10 公里配慢 5 秒,11~20 公里與配速跑一致,21~29公里慢 5~10 秒內等。



 提升耐力

這種跑者就容易多了,一般是體力分配的問題(配速),筆者就假設你 10 公里可以跑進 52 分,21 公里也可以跑進 1 小時 55 分,另一方面就是要延長撞牆期的公里數。對這類跑者的訓練方法較為容易。
  

1、增加周跑量(月跑量),如果你沒有時間,那就很難了,因為,你最需要的就是用訓練時間去換取,周量 65~75 公里(月量 250~300 )會讓你明顯改善你的耐力。一周跑 4 次,周一輕鬆跑 10 公里,周二配速跑 14 公里,周四配速跑 16 公里,周六 LSD 30 公里。

  

2、同上,輕鬆跑就是輕鬆。  



3、配速跑也與上面一樣,因為這類跑者本身速度是夠的,只要不要忽快忽慢,能夠穩定配速,就能掌握自己的體能。3~15公里(16公里配速跑)不斷熟習與練習,配速請配 5'20"/公里。
  

4、LSD 盡量跑到 30 公里,但一周輕鬆跑,另一周則改用 LFD ,同上 3K~29 公里請用馬拉松配速來跑,讓自己習慣這樣的配速,如前 10K 跑 55 分,11~20 公里跑 54 分,21~30公里跑 55~56 分間。這樣練 2~3 個月後,如果將 LFD 改成 36 公里,後面的 31~35 公里可以配 5'40"/公里就代表應該成功了,可以參賽了。另外如果 LFD 很難跑 36K 可以考慮用比賽去測試(方便補給)。



配速跑如果很難維持速度或 LFD 無法撐到 25 公里以後,請練習高步頻跑法,增加 5 到 10 個步頻來讓速度可以維持。上面的減重 2~3 公斤的方案也會有明顯的效果。



除此之外,跑步須要很專心,就是專心配速,專心注意身體回應,跑姿有沒有跑掉,全身肌肉有沒有放鬆,尤其是平常在配速跑與 LFD 時就要注意,這樣比賽只要平常心就可以輕鬆達到目標,筆者再強調一下,訓練是比賽的一部分,比賽是從訓練開始,這樣總是會讓你從訓練就開始興奮到比賽結束。